責任在幫建中延伸 愛心在幫扶中傳遞——湖北省竹山縣審計局社會主義新農村幫扶共建工作紀實
“扶貧救災有感情,百姓心里有桿稱,社會各界有好評,吃水不忘挖井人,贊歌謝恩人;對上了一門好親戚,城鄉(xiāng)互動有聯(lián)系,建設發(fā)展有支持,安河人民有福氣,干群笑嘻嘻;安河百姓感謝你,一片真情送給你,全村干群心連心,送上一面小錦旗,咱百姓的心意?!痹?日,湖北省竹山縣審計局迎來了一批從百里外的竹坪鄉(xiāng)安河口村趕來的村民,他們以民間花鼓藝術形式表達了對縣審計局幫扶共建的感謝!并代表全體村民贈送了“真心幫建新農村,百姓感恩審計人”的錦旗。
構建和諧、關注民生是審計部門的責任?!八蜏嘏I愛心”是竹山審計干部多年來始終不渝的風格。近年來,湖北省竹山縣審計局以駐村幫扶的實際行動,詮釋了審計干部“責任、愛心、奉獻”的精神。
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在幫扶共建中夯實。“要想跑得快,全靠龍頭帶”。竹山縣審計局把基層組織建設作為駐村幫建工作的頭等大事,一是大力加強了村支兩委領導班子建設。竹山縣竹坪鄉(xiāng)安河口村由原三個村合并而成,人口2500多人,轄區(qū)面積1萬多畝,村情較為復雜。該局選派了一名經驗豐富的干部擔任駐村幫扶工作隊隊長,兼任該村第一書記,并會同竹坪鄉(xiāng)黨委、政府在該村“海選”了村主任,這在全縣是首例,夯實了該村領導班子基礎;二是大力加強了基層民主政治建設。深入推行了以“十星級文明示范戶”、“十星級中心戶長”、“十星級科技示范戶”等評選活動。2007年,該村結合黨員先進性教育承諾活動,對56名村黨員、613戶群眾開展 “十星級”系列評選活動,有效地促進村民自治、管理民主。三是扎實推進了基層陣地建設。幫扶該村完成了300平方米標準化村委會建設,完善了村衛(wèi)生室、圖書室、活動室,2007年為該村征訂了8份《湖北農村新報》,捐贈了200多本科普書籍。
路在幫扶共建中延伸。“要想富、先修路”,該局把路的建設放在幫扶共建的重要環(huán)節(jié)。2007年為安河口村協(xié)調項目共計7萬元,幫扶該村修通了3公里經濟斷頭路,2.5公里村組公路,水泥硬化通院入戶公路3公里。該村一名多年出國“打洋工”的小伙子,2007年11月份開著私家車回家,對家鄉(xiāng)的變化贊不絕口,“原來我只認為外面的世界變化快,沒想到家鄉(xiāng)的變化也是今非昔比,如今買了小車能開到家門口,出門穿皮鞋也沾不上泥巴”。蜿蜒盤旋的村級公路在農家小院里延伸。
村莊在幫扶共建中亮麗。該局黨政一把手高度重視該村的社會主義新農村規(guī)劃工作,多次深入農戶調研,廣泛征求干部群眾意見,因地制宜地協(xié)助該村制定了新農村建設工作規(guī)劃。一是實施“亮化工程”。在村主公路沿線統(tǒng)一規(guī)劃、統(tǒng)一風格、統(tǒng)一結構、統(tǒng)一標準的小村莊建設,目前納入規(guī)劃的20戶,已有5戶搬入新家,10戶正在動工新建,5戶已完成土地平整等基礎工作。二是實施“美化工程”。大力推進了改水、改廁、改廚,興建沼氣的“三改一建”工程。近兩年該村完成新建沼氣池170口,完成“三改”220戶,糞便垃圾成了農家戶的寶貝。三是實施“綠化”工程,村組公路兩旁都栽種了樹木、花草,不少農戶家中都有小果園、小花園。
愛心在幫扶共建中傳遞。一是關注農村社會福利事業(yè),幫扶該村完善了農村福利院建設,有20名孤寡老人實施了集中供養(yǎng)。二是關注群眾致富脫貧,積極協(xié)調、組織開展了18歲以上村民的務工培訓。2007年在安河口村組織了600多人長年外出務工,其中有30多人在國外“打洋工”。據統(tǒng)計,去年該村人均純收入較2006年凈增250元,達到3000元。三是關注弱勢群體利益,大力開展“送溫暖、獻愛心”活動。今年8月,該村受特大暴雨襲擊,有四戶房屋倒塌,100多間房屋受損,局長王寶貴在第一時間,帶著工作隊員深入受災戶查看災情,組織抗災自救,并從緊張的審計經費中拿出兩萬元幫扶救災戶,同時動員干部職工“送溫暖、獻愛心”捐獻資金3000多元。 (陳孝軍 )
【關閉】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