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署重慶辦深入開展審計信息質量自查和整改工作
2009年以來,審計署駐重慶特派辦不斷加深對審計信息工作的極端重要性的認識,注重通過審計信息反映審計工作成果,信息采用情況現(xiàn)暫列各特派辦前列。面對所取得的成績,該辦黨組保持了清醒的頭腦,堅持把質量作為衡量審計信息工作成效的首要標準。近期,為進一步樹立科學的信息觀,提升審計工作成果,該辦就審計信息質量開展了全面、深入的自查和整改工作。
領導帶頭,自揭“家丑”。該辦組織召開了審計信息工作座談會,特別邀請了有關審計信息方面的專家參加,并從上半年該辦經過層層審核并正式上報的《審計簡報》中隨機抽取7篇進行了深度點評,包括標題、結構、文字、邏輯關系,問題的判定、原因分析和建議,信息的立意和切入點選擇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使全辦干部職工深受觸動。特派員張炳功在專家點評完后動情地說:“我們上報的審計信息經過辦內各個環(huán)節(jié)的把關還存在這么多問題,作為簽發(fā)人,我和大家一樣感到臉紅。這次特請專家來我辦‘揭家丑’,就是為了讓大家牢牢記住臉紅的感受”。張炳功代表辦黨組要求全辦各處室和全體干部職工絕不能諱疾忌醫(yī),要堅定信心,積極行動起來,采取切實措施提高審計信息質量,提升審計工作成果。
辦內檢查,不留情面。根據(jù)辦黨組的要求,該辦法規(guī)處整理了上半年具有代表性的23篇《審計簡報》,對法制復核環(huán)節(jié)提出的36條復核意見進行了歸類分析,指出審計信息存在的7類主要問題,包括標題不當,證據(jù)不充分,問題描述不清楚,原因分析不恰當,后果不明確,建議、定性不當?shù)龋⒃谌k予以詳細通報。辦公室對上半年提交文字復核的《審計簡報》、《審計報告》等共計27份公文存在的59處質量問題也進行了詳細通報。
處室自查,不走過場。集中整訓期間,該辦每位辦領導與分管處室一起認真查找存在的審計信息質量問題,召開座談會深入剖析存在問題的主要原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投資處經過精心準備,全處集中一天半的時間,對2008年至2009年7月該處編發(fā)上報的38篇審計信息進行逐篇剖析討論。剖析采用擬稿人自我分析、處室同志提意見、互相交流討論、處室負責人匯總歸納的方式進行。自查發(fā)現(xiàn)5篇信息的立意與國家宏觀政策、社會熱點的聯(lián)系不夠緊密,老生常談、缺乏新意;5篇信息的標題啰嗦,沒能簡明扼要點明主題;6篇信息論據(jù)不充分,不能有效地支撐論點;5篇信息的問題描述、原因和后果分析層次不清,邏輯較混亂;15篇信息的建議缺乏可操作性,有的建議與問題部分沒有對應關系。有的處室坦誠指出,由于處室人員少,經常同時開展幾個項目,人手緊張,有時抱著“等信息點,跟信息點,別落下就行”的態(tài)度,導致處室審計信息工作經常處于被動狀態(tài),當“搭車人”多,當“駕駛員”少。
認真整改、務求實效。該辦各處室結合實際情況,針對查找出的審計信息質量問題以及存在的主客觀原因,分別制定了實實在在的整改措施。如結合處室培訓計劃,邀請主管業(yè)務司負責審計信息綜合把關的人員做講座,使處內人員及時了解業(yè)務司對審計信息審核的要求,為撰寫好業(yè)務信息打好基礎;審計小組長、主審、處長都必須對信息質量嚴格把關,留下書面記錄,便于落實責任人;對審計信息簽發(fā)過程中的修改情況進行認真學習,提高審計人員的綜合分析能力和文字表達能力等等。在歸納整理的基礎上,辦公室起草了《關于提高審計信息質量的幾項措施》,包括明確各環(huán)節(jié)的責任,明確處室內部和職能處室復核的要求和規(guī)范,完善審計信息簽發(fā)審核程序,定期進行檢查通報并建立問責機制,完善年度處室目標考核制度,組織開展有針對性的學習培訓等幾個方面,目前正在進一步征求意見中,擬于近日正式印發(fā)執(zhí)行。(王路)
【關閉】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