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 English | 網(wǎng)站地圖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頻道  >  媒體視點 > 正文
 
中國網(wǎng):精準扶貧 還需下深水
 
【時間:2015年10月14日】 【來源:中國網(wǎng)】字號: 【大】 【中】 【小】

據(jù)國家審計署曝光,廣西馬山縣有3000多扶貧對象是遠超扶貧標準的,比如其中有343人屬于財政供養(yǎng)人員,有2454人購買了2645輛汽車。這一消息引起輿論高度關注,不少網(wǎng)民擔心,這種扶貧亂象并非出現(xiàn)于一時一地。眼下中國到了扶貧攻堅的關鍵時段,“6年時間實現(xiàn)7000多萬人脫貧”,凸顯了扶貧克難的決心,怎樣才能將精準扶貧落到實地?是各級干部需要反復思考的問題。

曾幾何時,我們的地方官員就熱衷于對貧困的追逐,而不是積極想辦法讓老百姓脫貧。在某些地方,貧困甚至是香餑餑,前幾年,不是還出現(xiàn)了“慶祝入選貧困縣”的鬧劇嗎?冠上貧困的帽子,國家就會有不少的特殊政策和扶貧項目,相關人員可以坐享其成,甚至從中牟利。

6年時間實現(xiàn)7000多萬人脫貧,決心之大,從數(shù)字可以看出。但是僅靠決心肯定是不行的,必須要有方法和策略。

一是下深水了解民情。了解致貧的原因,了解貧困戶的實際情況,了解其家庭構成情況、文化技能、人際關系、身體狀況、脫貧的愿望等,只有了解了關于貧困戶的相關信息,才能對癥下藥。

二是采取有效的脫貧措施。在了解貧困戶各種基本信息的基礎上,根據(jù)實際情況,開出脫貧良方,協(xié)調相關部門落實到位。比如,小額貸款、醫(yī)療保障、孩子就讀、技能培訓、婚戀等。

三是授人以魚更要授人以漁。人,不能永遠靠救濟,除非特殊情況。因此,相關部門要主動承擔相應責任,尤其是就業(yè)部門、職業(yè)培訓機構或學校等。當他們獲得了一個就業(yè)崗位或者掌握了一門技能之后,要靠自己勞動養(yǎng)活自己甚至家人,并非不可能。(魏祥群)

【關閉】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