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wěn)增長等政策跟蹤審計是審計署安排部署的一項重點任務,此項工作時間跨度大,涉及面廣,審計內容復雜,理論實踐少。為切實推進政策措施審計到位,近日,山東省德州市審計局切實加大審計力度,采取“四舉措”護航政策落實生根。
一是加強審前調查研究,找準突破口和發(fā)力點。 牢固樹立“只有精通政策,才能干好政策落實審計”的思想。項目開始前,組織審計人員集中培訓,搜集梳理相關政策加以分析研究,更新和擴充審計人員知識儲備,培養(yǎng)審計人員敏銳度及洞察性。結合具體工作,制定完善工作方案,備足彈藥,帶著問題去審計,提高審計針對性。
二是注重審中調度匯總,實時掌握審計動態(tài)。 根據項目實施進展需要,定期召開審計座談及調度會,及時梳理政策跟蹤審計經驗、措施、難題。對審計期間出現的新情況、重大問題進行專題研究,適時調整審計方向,及時校正,確保主要力量向重點問題傾斜。加強審計現場管理,統籌安排審計人員,根據人員優(yōu)勢及特長進行合理搭配,最大限度優(yōu)化審計資源配置。
三是增加與部門對接頻次,確保調查情況準確完整。 在資金撥付使用上,利用sql數據庫將財政部門指標及資金數據進行梳理分解,與各責任部門進行對比核查,查漏補缺,確保審計資金準確完整;在政策執(zhí)行落實方面,將政策措施制定、落實要求與鄉(xiāng)鎮(zhèn)政府、項目建設實際情況進行相互印證,力促政策落實到位。同時,及時對政策目標的實現情況、實施效果以及政策措施不完善、不配套、不銜接等問題進行綜合分析,提出審計意見與建議,倒逼體制機制完善。
四是加大數據分析比對,切實提高審計質效。 針對政策措施落實跟蹤審計點多面廣、涉及資金種類多、受益人廣等特點,該局充分發(fā)揮計算機輔助審計作用,加強財務與業(yè)務數據關聯分析,部門縱向各級間數據分析,提高審計分析的系統化、立體化。例如在社會救助審計中,通過篩選家庭人均收入超標、身份不符合規(guī)定等疑點記錄,對是否是財政供養(yǎng)人員、是否繳納高額公積金等情況進行逐一核實,清退不符合條件享受低保政策人員,追回已發(fā)放的財政資金。(殷瑞敏 王圓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