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在全國社會保障資金審計和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蹤審計項目實施過程中,審計署駐哈爾濱特派員辦事處努力探索審計思路和方法,在審計組織管理、利用計算機開展審計等方面進行大膽創(chuàng)新,取得了較好效果。
一是在社保資金審計中,制定了《全國社會保障資金審計工作手冊》,從審計組織方式、人員分配和管理、與省審計廳建立聯席會議制度、成立臨時黨支部,到分階段制定倒排時間表等方面作了周密部署,保障了審計工作的順利實施。
在社保資金審計中,該辦創(chuàng)新現場業(yè)務指導方法,編制細化《社保資金審計工作方案指南》。該指南包括《社會保障資金審計方法細化操作指引》、《社會保障資金審計工作要點》、《社會保障資金審計工作要點實施方案》、《全國社會保障資金審計實施方案附表填報說明》、《全國社會保障資金審計實施方案附表填報操作要求及說明》、《社會保障資金審計報表補充講解說明》、相關法規(guī)政策等9大類內容。其中《社會保障資金審計方法細化操作指引》采取“使用說明書”模式,對11個大類、91個社保審計事項從哪些部門調閱哪些資料,如何利用資料中的指標、數字進行分析,針對不同調查結果應當如何判斷、參照哪些法律法規(guī)等,逐一予以解釋和說明,實現了“程序式”指引,為保質保量完成社保審計任務打下堅實基礎。
二是在社保資金審計中,加大數據采集轉換的投入力度,組織全部計算機骨干共同負責數據采集轉換工作,共開發(fā)了5種數據采集校驗、匯總工具,大大提高了數據采集效率和質量。
與省廳聯合開發(fā)的“社保資金審計數據采集校驗工具”,實現了一次性從數據表名稱、數據表結構、數據表內容等三個維度進行數據校驗的功能。該數據采集校驗工具被《全國社會保障資金審計數據采集動態(tài)》(第十期)采用并轉發(fā)。其中的“文本文件校驗程序”模塊實現了對文本文件間隔符、換行符、界定符等內容的直接校驗功能,避免了“先采集、后校驗”數據耗用大量時間的問題;“文本批量導入工具”軟件不僅能大批量無人值守地處理大量文本數據,而且能夠解決一些手工處理時不能解決的問題,有效地緩解了社保審計數據采集時間緊、任務重、人力不足等問題。針對數據庫版本不兼容的問題,該辦創(chuàng)新采用了“服務器——終端機”一對多的數據采集模式,充分利用現有資源,解決了數據庫版本不兼容的問題。與相關單位聯合撰寫了ORACLE數據庫從原始表向標準表轉換并同時進行校驗的SQL代碼,轉換后無需再對標準表數據進行校驗,解決了數據校驗耗時長的問題,大幅提高了效率。
該辦在審計中,還利用信息化手段查出了某醫(yī)院虛報處方金額騙取醫(yī)保資金的問題。同時,對醫(yī)院審計的數據分析方法、醫(yī)院HIS系統(tǒng)的應用方法進行總結,開發(fā)了包括實戰(zhàn)練習、成果演示、集成工具三個大模塊23項功能的《醫(yī)院審計實務實驗室》,目前已掛接在哈爾濱辦審計管理系統(tǒng),供審計人員用于醫(yī)院審計業(yè)務知識學習和初步演練,為今后的醫(yī)院審計積累了經驗。
此外,在2012年10月開始的地方財政收支審計中,該辦獨立開發(fā)了《聯網審計數據平臺》。該項創(chuàng)新方法被署《全國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蹤審計工作簡訊》第19期和署《財政審計經驗交流》第13期刊載。實踐中,審計組利用該平臺核查出住房保障業(yè)務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促進了國家住房保障政策的全面落實。(池艷艷 朱志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