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在關于印發(fā)問責條例的通知中指出,問責條例“聚焦全面從嚴治黨,突出管黨治黨政治責任,著力解決一些黨組織和黨的領導干部黨的領導弱化、黨的建設缺失、全面從嚴治黨不力,黨的觀念淡漠、組織渙散、紀律松弛、不擔當、不負責等突出問題”。這一表述,闡明了制定問責條例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鮮明回答了問責的目的、問責內容這兩個關鍵問題。 為的是全面從嚴治黨 “為全面從嚴治黨,規(guī)范和強化黨的問責工作,根據(jù)《中國共產(chǎn)黨章程》,制定本條例。”問責條例第一條開宗明義,表明條例以全面從嚴治黨為目標和方向,通過健全問責機制,扎緊問責制度籠子。 全面從嚴治黨,是我們黨在新形勢下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的根本保證。我們黨要帶領人民群眾協(xié)調推進“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就必須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確保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堅強領導核心。 深入推進全面從嚴治黨,關鍵是落實管黨治黨責任。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權力就是責任,責任就要擔當。只要各級黨組織和黨的領導干部真正擔負責任,把全面從嚴治黨當作分內之事、應盡職責,就一定能夠把我們黨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持黨要管黨不松懈、從嚴治黨不放松,扎實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各項工作,取得為之一新的顯著成效。但與此同時,一些地方和部門仍存在黨的領導弱化、黨的建設缺失、全面從嚴治黨不力等突出問題。究其原因,根本上還是有的黨組織和黨的領導干部管黨治黨不嚴、責任擔當缺失。 動員千遍,不如問責一次。解決管黨治黨不力等問題,有賴于高舉問責利劍,以問責促擔當。問責條例認真總結十八大以來管黨治黨實踐和理論創(chuàng)新成果,在第六條概括了問責的六種情形,除兜底條款外,分別是黨的領導弱化,黨的建設缺失,全面從嚴治黨不力,維護黨的六項紀律不力,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不堅決、不扎實等問題。透過這些內容不難看出,全面從嚴治黨是貫穿其中的一條紅線,上承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下聯(lián)紀律、作風和反腐敗工作,在黨的建設和黨的事業(yè)大局中處于關鍵環(huán)節(jié)。通過把責任落實到位,深入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就能標本兼治地解決好黨內突出問題,讓黨的作風好起來,遏制住腐敗蔓延勢頭,營造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態(tài),使我們黨的領導更為堅強有力。 問責,為的就是全面從嚴治黨。問責條例概括的問責情形,都是近年來紀律審查、巡視審計、信訪舉報發(fā)現(xiàn)的當前管黨治黨存在的突出問題。這些,正是全面從嚴治黨直接面對、必須破解的問題。從這些方面進行問責,目的就在于喚醒責任意識,激發(fā)擔當精神,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正因如此,6月28日,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問責條例時指出,問責條例是全面從嚴治黨的利器,是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制度創(chuàng)新。 問的是政治責任 問責條例第四條規(guī)定,“追究在黨的建設和黨的事業(yè)中失職失責黨組織和黨的領導干部的主體責任、監(jiān)督責任和領導責任”。無論是強調主體責任、監(jiān)督責任,還是領導責任,落腳點都是加強和改進黨的領導,都是事關完成黨執(zhí)政使命和厚植黨執(zhí)政基礎的政治責任。 黨的領導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組織的領導。黨的領導體現(xiàn)在黨自身就是理想信念宗旨的堅定性,體現(xiàn)在治國理政就是路線方針政策的正確性、科學性、實踐性。 黨組織和黨員領導干部擔當責任有力,黨的政策落實得好,人民群眾就擁護我們黨。長征途中紅軍在遵義只停留了短短12天,再次開拔時當?shù)赜?000多名老百姓加入了紅軍隊伍,就是因為紅軍進城后貫徹執(zhí)行黨的政策,遵守三大紀律、八項注意,讓老百姓感覺紅軍是值得信賴的隊伍。再比如,十八大以來3年多的從嚴治黨實踐,就試出了人心向背。全面從嚴治黨,讓人民群眾對黨越來越信任,對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越來越堅定,厚植了黨執(zhí)政的政治基礎。 反之,如果黨的領導弱化、黨的建設缺失、全面從嚴治黨不力,就會損害群眾利益,啃噬群眾獲得感,侵蝕黨執(zhí)政的政治基礎。比如,中央第九輪巡視發(fā)現(xiàn),有的部門“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不力”,有的部門“在持續(xù)簡政放權和推進商事制度改革中,一些干部瞻前顧后、求穩(wěn)守成,甚至推諉扯皮”,等等。這些具體改革措施推進中存在的問題,反映出黨中央的決策部署沒有得到有效貫徹落實,實質上是相關部門黨的領導弱化的問題。 問責條例概括的問責內容中,無論是“給黨的事業(yè)和人民利益造成嚴重損失”,還是“維護政治紀律和政治規(guī)矩失職,管轄范圍內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團團伙伙、拉幫結派問題嚴重”,或者是“損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突出”,這些情形都會產(chǎn)生不同程度的政治影響,損害黨的形象,削弱黨執(zhí)政的政治基礎。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政治問題,任何時候都是根本性的大問題。”問責條例突出政治責任,貫徹落實條例,各級黨組織和黨員領導干部就要善于從政治上看問題,牢記使命、忠誠履責,盡心竭力、勇于擔責,推動管黨治黨從寬松軟走向嚴緊硬。(張國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