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專題專欄  >  “三區(qū)三州”扶貧審計行 > 正文
 
扶貧審計的信心和底氣
 
【時間:2018年10月09日】 【來源:光明日報】

“難”“舍小家”“不怕苦不怕累”……在與西藏自治區(qū)扶貧審計人員接觸的幾天里,這是記者聽到最多的幾句話。

西藏,地廣人稀、高寒缺氧,氣候條件惡劣,扶貧審計點多、線長、面廣,任務艱巨與人員匱乏矛盾突出,加之一些審計人員和大量建檔立卡貧困戶之間存在語言障礙,導致審計工作開展起來非常艱難。另外,在部分深度貧困地區(qū),有些農牧民的思想觀念依然沒有轉變,覺得“能夠吃飽就可以了”,缺少脫貧的自覺性和主動性,甚至對扶貧審計工作支持配合不足。

雖然困難和挑戰(zhàn)無法回避,但在這群高原審計人眼里,記者看到的是開展好扶貧審計工作的信心和底氣。

信心,在于黨中央的關心和全國各地區(qū)、各部門的支持。

在黨中央的關心和全國各地區(qū)各部門的支持下,去年以來,西藏扶貧審計工作穩(wěn)步推進,扶貧審計覆蓋面不斷擴大,扶貧審計助力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政策的有效實施:扶貧資金精準送到貧困戶的手中,易地扶貧搬遷政策讓貧困戶住上大房子,產業(yè)扶貧項目有效帶動了貧困戶的就業(yè)和增收……

底氣,在于扶貧審計人員盡責擔當的為民情懷。

在西藏,跟審計人員接觸久了,就會感受到他們身上體現出來的“老西藏精神”——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zhàn)斗、特別能忍耐、特別能團結、特別能奉獻。審計人員深入基層、走村串戶,要克服高海拔和長途奔波給身體造成的不適,一天在車上顛簸幾百公里是常事,經常出門在外一干就是兩三個月,幾乎沒有時間顧及家庭。

有一位審計人員,因長期駐村工作見不到自己的孩子,回到家后,她的孩子不再喊她“媽媽”,而是喊她“阿姨”。這群審計人經常笑著說,“在家里,自己的愛人頂起整片天”。這句話里,飽含著審計人的辛酸和無奈,更飽含著審計人不畏艱險、不辭辛苦、舍小家顧大家的堅定信念和決心。

鑿井當及泉,張帆當濟川。

我國脫貧攻堅面臨的困難挑戰(zhàn)依然巨大,突出問題依然不少,而且越往后遇到的越是難啃的硬骨頭。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既是黨中央的重大決策部署,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應有之義,審計機關不會缺位,審計干部義不容辭。困難面前彰顯精神,硬仗面前錘煉黨性,我們有理由相信,在“老西藏精神”的激勵下,廣大審計干部將一如既往,再接再厲,為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保好駕、護好航。(作者:劉坤)

【關閉】    【打印】